会客厅丨沈奕斐:中国父母那些“神之逻辑”和“迷之要求”
为人父母或多或少听过一些育儿讲堂,专家们打着“五大问题、一个对策”式的旗号,细数孩子们拖延症、叛逆期、注意力失焦等等困扰。
结果是,家长反映,听了育儿经后,带孩子好像更辛苦了。听过这么多育儿理论,还是当不了好父母。
11月26日,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、复旦大学家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沈奕斐博士受邀做客半城大话,讲述《家长的神之逻辑,迷之要求——当代家庭教育的误区和迷失》。
在沈奕斐博士看来,教育孩子,家长要学会改变自己,不然,只会陷入教科书般形式主义的泥潭。因为,孩子没有优缺点,只有特点。
半城大话
by Miss·半城
讲演 / 沈奕斐
整理 / 赵慧文
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事实是:当一个太太宣誓要做一个好妻子的时候,就是一个男人噩梦的开始!当一个妈妈宣誓要做好妈妈的时候,就是一个孩子噩梦的开始!
在中美儿童教育的比较研究中,一个有趣的现象是:美国一个“问题孩子”的背后,往往是特别不靠谱的父母;但是中国的孩子出问题,背后常常是过度关注的父母。
父母并非不努力,他们大量、不加选择地吸收着市场上有关育儿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,可是,听了很多道理,还是当不了好父母。最后形成的局面就是:沮丧的孩子,委屈的父母。
讲演现场 / 沈奕斐老师声情并茂地分享观点
在这个市场混乱,心理学和教育学从业门槛过低,育儿理论层出不穷的年代,信息甄别比信息获得更重要。优质的家长学校比孩子的补习班重要,教育家长而非只是教育孩子,才能挽救中国教育。
近几年,以“正面管教”为代表的西方育儿理论在国内非常流行,不是说这些理论不好,而是它的出发点和成长环境与中国不同,所以在国内应用的时候,往往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。
“正面管教”首先要求家长关注问题。在美国的语境中,赞扬和夸奖是主流风尚,对孩子的问题和缺陷的关注反倒不多,所以提出“关注问题”。但是中国的家庭教育,已经一直在关注孩子的错误了,所以根本不必要再提倡过度关注。
讲演现场 / 从社会学角度看家庭教育
“正面管教”要培养一个“温和而坚定”的家长,前提是要“尊重他人的选择”,但是,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下,严重缺乏角色边界感,“人”不是一个个体定义,而是在关系中被定义。置于家庭中,就是崇尚“家庭主义”而非“个人主义”,所以,“正面管教”最为重要的因素“尊重孩子的选择”,反倒被一笔带过了。
再者,一个没有规则的孩子是没有安全感的,一个拥有足够空间的规则,才能保证自由。同时,一个人享有的权利与所需承担的义务相匹配。
但是,在中国的语境中,“权力与权利”、“自由与规则”这两组概念都是混乱不清的,这也就导致以“正面管教”为代表的西方育儿理论行不通。
讲演现场 / 严肃起来的沈老师
1/ 孩子要能够静如处子、动如脱兔
很多时候,父母喜欢的孩子都是“精神分裂”的孩子。
大人说话的时候,孩子不要插嘴;需要表现的时候,能够对答如流;考试的时候,要特别细心;发言的的时候,要面面俱到。可是,一个能说会道的孩子,肯定会插话;一个安静内向的孩子,肯定不常开口。
“静如处子、动如脱兔”并非成长的常态,而是需要外部不同因素的刺激和控制。乖≠听话≠按我说的来做≠好孩子,别让孩子一味适应你的要求。
讲演现场 / 半城大话×紫东创意园
2/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
“好妈妈胜过好老师”,这是育儿书籍、微信推文的常见标题。然而,老师和妈妈的角色应当是完全不同的,老师负责的是集体化模式的教导和管理,进行规则的培训;而父母要负责的是孩子个性化的发展。如果妈妈变得和老师一样,那么在孩子的生活中,母亲的角色就缺失了,只有严厉的老师形象跟着孩子成长,孩子会很不适应。
3/ 更多的“神之逻辑”:
自由和爱就能培养一个成功的孩子
都是手机、游戏的错,喜欢玩游戏一定会网络成瘾
同龄孩子能做到的,我家孩子只要努力也能做到
……
在“神之逻辑”的误区之下,父母就会对孩子提出一些难以理喻的“迷之要求”。
1/ 打招呼
“快叫爷爷(奶奶、叔叔、阿姨)好。”
“没礼貌。让你叫叔叔,你就快叫。”
对孩子来说,很多称谓对应着固定的人。家长要孩子突然叫一个陌生人“爷爷奶奶”,他会感觉非常奇怪。孩子一旦不愿开口,家长又开始贴上“没礼貌”的标签。其实,有些孩子性格内向,如果点个头,笑一笑,就算打过招呼了。千万不要逼迫孩子一定要叫出口。
讲演现场 / 开幕现场
✔ 换种方式
“这是我家儿子图图。这是妈妈的同事张叔叔。打个招呼吧。”(想象一下,日常生活中,你是如何介绍两位不认识的朋友认识的?)
2/ 吃饭的礼仪
“吃饭的时候不许发出声音。”
吃饭时,家长能和孩子做一些情感上的交流。对工作节奏紧张的父母来说,这种时刻是十分珍贵的。即使在西方,也会在两道菜之间预留一段时间来交流。很多家长常常会让孩子在整个吃饭过程中都不许说话,这等于剥夺了和孩子沟通的时间。
✔ 换种方式
“儿子,嘴里含着饭的时候不要说话,会影响消化。等咽下肚后再说。”
讲演现场 / 在轻松愉悦中收获的周末
3/ 孩子应该学会分享
“弟弟喜欢你的变形金刚,那就送给他吧。”
“不要!”
“好孩子要学会分享。”
“我看中了弟弟的奥特曼。能不能也分享给我啊?
我们常常和孩子说,要学会分享。可是,从来没有说清,什么东西(情况)是可以分享的,什么东西(情况)是不能分享的。不是所有东西都是共享单车。变形金刚可能没多少钱,但在孩子眼里,它可能是陪伴自己的好伙伴。孩子不愿意分享他的东西,so what?他需要学会如何拒绝过分的要求。
✔ 换种方式
“你不愿意的话,想想该怎么和弟弟说,委婉有礼貌地拒绝他?”
更多的“迷之要求”:
男孩要有男孩的样,女孩要有女孩的样
我对孩子成绩没有要求,只要他健康快乐就好
事先说好就不能变卦
……
1/ 考虑国情和你身边的环境
随着西方“快乐育儿”理论在国内的风行,很多父母开始尝试“温和而坚定”的“正面管教”方式,却因为中西方文化语境的不同,而走入困境。实际上,父母在选择育儿方法时,并不是“只要对的都要去做”,要考虑我们身处的文化环境。
2/ 考虑你家孩子的特点
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,擅长的学科、思维模式各有不同。不是别人家的孩子能做到的,你家孩子就一定能做到。孩子没有优缺点,只有特点,有的放矢,循循善诱,远远好于标准化的要求。
讲演现场 / 沈老师与朱教授探讨家庭教育
3/ 考虑你的承受力
每一个家长都曾经是孩子,有着不同的成长过程,也有着不同的性格。所以每一个家长看待孩子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。有些父母特别紧张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,有些“洁癖”的妈妈特别要求孩子的整洁有序,有些家长认为成绩至上其它都要让道……家庭教育没有统一杠杆,不是别的父母能做到的、或别的家庭的要求,你都要做到。育儿也要考虑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。
4/ 两害相权取其轻
家庭教育往往是要父母在不同的育儿道路、或解决问题的方法之间做选择。而选项之间既没有判若云泥的差距,也不是“考清华还是考北大”式的富贵烦恼。这样的选择题往往类似“考A大学有些吃力但希望存在,考B大学保险但心有不甘”。这个时候,对父母来说,就要仔细分析,然后两害相权取其轻。
讲演现场 / 半城读者
讲演现场 / 半城大话74期
家庭教育最终的方向是“角色分明”,当孩子离开父母进入天地以后,也能把事情做好。这样,我们的孩子就很有能量,觉得人生很好玩,有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,并且很自信地说,只要我努力没我就能做到。而不是让他们认为,爸爸妈妈很厉害,有什么问题都得找爸爸妈妈来帮忙解决。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h05119x4yo3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讲演现场 / 讲演实录
半城会客厅特别鸣谢
南京卧龙湖置业有限公司的支持
黑松林,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好光景。
春的时节,奇花异葩繁花似锦。
立了夏,清晨的松林湿漉漉的,
夕阳迟迟停留在林间。
秋冬里,化作阻隔雾霾的清新器,
还小镇清新如故。
▼点击文末“阅读原文”走进卧龙湖小镇
延伸阅读
会客厅 | 理性的困局:没钱则不立的三十岁,和不谈感情的爱情
采 编 赵慧文 丨 美 编 ZZ丨 音 乐 LM
半城编辑部
点击以下 关键词 查看往期精彩文章
黄菡 | 叶檀 | 陈文茜 | 黄佟佟 | 野夫| 张明 | 潘知常| 周晓虹 | 白岩松 | 徐士进 | 裴谕新 | 薛冰 | 刘嘉| 李丽淑 | 金一虹 | 晋锋@一猫一艺术 | 吕莎莎 | 张默雪 | 鲁敏 | 陶向南 | 傅国涌 | 曹立群 | 于海青 | 底层放弃教育,中产过度焦虑,上层不玩中国高考